最近跟几个老同学吃饭,聊得最多的就是"你们公司裁人了吗?"这话听着扎心,但确实是当下最真实的职场写照。2025年刚过一半,裁员潮已经成了躲不开的话题。但细琢磨就会发现,现在企业不光是在裁人,更是在直接"删岗位"——就像手机卸载不用的APP,连图标都不给你留。
一、科技行业:曾经的金饭碗也开始漏水
科技圈的朋友最近都在自嘲:"以前是猎头天天挖,现在是HR天天谈。"那些烧钱搞创新的项目,说砍就砍;辅助性的职能部门,更是成批打包送走。最要命的是AI这玩意儿,现在连写基础代码、处理数据的活儿都能干,搞得不少程序员突然发现自己会的技术"过期"了。
有个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的老铁跟我说:"上个月还在优化别人,这个月自己就被优化了。"现在市场上初级技术岗挤破头,而像AI深度开发这种新饭碗,门槛高得让人望尘莫及。
二、房地产链:从黄金时代到青铜时代
干房产中介的小王,去年还月入两三万,现在天天在朋友圈卖起了保险。建筑工地的老张,往年这时候活儿都接不过来,现在却在家闲着带孙子。装修公司的设计师Lisa,已经三个月没签单了,正琢磨着要不要去学直播带货。
这条产业链上的岗位,就像退潮时的沙滩——眼看着一片片消失。开发商不敢拿地,建筑工人没活干;二手房卖不动,中介纷纷转行;装修订单锐减,设计师都改行当博主了。最惨的是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师傅,技术单一转行难,送外卖都比不过年轻人手脚麻利。
三、传统零售:关店比开店还忙
家乐福的收银员李姐,上个月收到了闭店通知。干了十五年,现在要去当社区团购的"团长"。更魔幻的是,现在居然出现了"专业闭店团队",专门帮老板们处理关店事宜,这岗位放五年前谁敢想?
仓储物流那边也不好过,自动分拣机24小时不喊累,取代了十几个分拣员的工作。商场里的导购、餐厅的服务员,要么转行送外卖,要么在家待业。有个做服装导购的姐妹苦笑:"现在去应聘,工资直接打七折都没人要。"
四、为什么饭碗说没就没?
这波裁员潮最可怕的地方在于:很多岗位不是暂时没了,是永远消失了。就像现在没人会招聘"电报员"一样,企业砍掉的是整个业务线,连根拔起。
1.企业求生欲爆发:现在钱不好赚,老板们都在抓核心业务,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岗位,就像手机里不用的APP,第一个被卸载。
2.科技这把双刃剑:AI和自动化确实方便,但也让很多人的手艺突然"过时"了。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,不是车夫不够努力,是时代不需要这个职业了。
3.消费习惯变了:大家钱袋子捂得紧,非必要不消费,直接导致整个消费链上的岗位缩水。
五、寒冬里怎么保住饭碗?
1.别当"老黄牛":现在光会埋头苦干不行了,得多看看自己这行还有什么新机会。就像开出租的老师傅,不学网约车平台接单,就只能被淘汰。
2.技能要"混搭":单一技能风险太大,就像把所有钱存一个银行。程序员学点产品思维,销售学点短视频运营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3.保持"职场敏感度":定期去招聘网站看看,自己这类岗位是多了还是少了,薪资是涨是跌。就像炒股要看大盘,别等裁员通知来了才傻眼。
这场职场地震提醒我们:没有永远的铁饭碗,只有不断更新的技能包。那些被时代淘汰的岗位,就像曾经的BB机维修员、胶片冲印师一样,终将成为历史书里的一行字。咱们能做的,就是别让自己活成"濒危职业"。记住,当变革来敲门时,它不会提前发微信通知你。